時事政治:網(wǎng)上曾笑談,氣象局計算降水概率,就是找10個專家來開會,認為明天會下雨的舉手,有7個人舉手,降水概率就是70%。笑話雖然荒謬,但反映出公眾對降水概率這個概念缺少了解。那么,“降水概率預報”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呢?
一個說法 兩種概念
降水概率一詞,事實上存在兩種概念,一是指某地的歷史氣候降水概率,完全是依據(jù)歷史氣候資料統(tǒng)計計算分析得出的結果;二是在天氣預報中預報員依靠各種知識、信息和技能對未來天氣進行分析后,對某時間段降水可能性給出的判斷,通過降水概率值來表示,也是通常所說的天氣概率預報。
這兩種概率值的取值區(qū)間都是從0%-100%,但其意義是不同的,制作的方法也不一樣。氣候概率是根據(jù)歷史資料算出的客觀統(tǒng)計值,只要資料區(qū)間確定了,結果是唯一的。天氣概率預報結果則有較大不確定性,不同的預報員可能會得出不同的概率預報值,影響因素包括資料、技術、知識、方法、經(jīng)驗等多方面。
在這兩種概念中,公眾所熟悉的“降水概率”即來自天氣概率預報。這種預報的出現(xiàn)使天氣預報的發(fā)布形式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從“非有即無”轉變?yōu)椤耙嘤幸酂o”,從確定性預報轉變?yōu)榉谴_定性預報。
然而,這種預報在我國實行的效果卻并不理想。
實踐困局:帶來理解困難
如今,“降水概率70%”更多地只是成為公眾的記憶,在天氣預報中,仍使用確定性預報如“今夜到明天白天有小雨”。那么,為何不再以“降水概率”這種不確定的形式發(fā)布預報了呢?
我國1995年開始引進天氣概率預報,在北京、上海等發(fā)達城市進行試點,但結果卻都不理想,公眾不理解,領導也不滿意,先后夭折。究其原因,既有大眾的理解和接受問題,也有宣傳和知識普及層面問題。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中國氣象局曾給出一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33年歷史資料分析,8月8日鳥巢附近降水概率為41%。這里的“降水概率”指的是上文的第一種概念,即歷史資料統(tǒng)計,但卻仍被不少公眾誤認為是天氣概率預報。此外,也有人認為某地“降水概率70%”就是該地區(qū)有70%的地方會下雨,或是降水概率越大雨就下得越大。還有部分人認為,降水概率就是專家弄出來“忽悠”老百姓的,比如說降水概率50%,那如果下雨了就說報對了一半,如果不下雨就說報對了另一半。這些誤讀導致了降水概率預報的實際效果不佳。
但天氣概率預報也并非一無是處,一些對天氣敏感度較高的企業(yè)較為歡迎概率預報信息。這或許體現(xiàn)了一種職業(yè)素養(yǎng),他們清楚地了解天氣預報不會100%準確,但不準確的信息并不等于是無用的信息――只要你將不確定性的信息一并告知,反倒可以通過專業(yè)的手段進行分析處理,做出合理的決策,安排產(chǎn)品生產(chǎn)和布局。
此外,目前在臺風路徑預報時也會發(fā)布概率分布預報,它被公眾接受程度還不錯,因為以往預報臺風路徑時,一直設定范圍,不會指向唯一地點,公眾已習慣并接受這一發(fā)布方式。
要通俗還是要嚴謹?
從客觀角度來講,天氣概率預報是一種比較完整的信息,將預報員對預報結果的真正把握性毫無保留地公布出來了,但卻帶來了理解、接受以及使用上的問題。
這或許是一個難解的矛盾:如果天氣預報簡單地說“明天下雨”或者“明天不下雨”,公眾很容易聽懂,但這一描述實際上是不準確、不完整的;可是當天氣預報試圖更嚴謹?shù)貙⒚魈斓慕邓枋鰹榻邓怕蕰r,又有很多人聽不懂到底什么意思了。
網(wǎng)上曾流傳過一個笑話,說氣象部門是最想講真話的部門,但總是講不準。雖是調侃,結合天氣概率預報的遭遇,還可以引申一下:氣象人員確實很愿意講真話,但有些真話講出后,卻沒人愿意聽。要通俗還是要嚴謹?這正是天氣概率預報所折射出來的現(xiàn)實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