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模式 |
服務模式 |
心理社會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理性情緒治療、任務中心、危機介入、人本治療、家庭治療模式 | ||||||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
內容 |
理論假設(對人成長發(fā)展的假設+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對人際溝通的假設+對人的價值的假設) | ||||||
治療技巧:直接治療技巧——非反思性(支持、直接影響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情況反應、心理動力反應、人格發(fā)展反應); |
間接治療技巧 | |||||||
特點 |
注重從人際交往場景了解對象,運用綜合診斷確定對象問題的原因,采用多層面服務介入方式幫助對象(重要特征-開放性) | |||||||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
內容 |
行為治療三種理論(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社會學系理論)、學習中的認知因素、治療技巧 | ||||||
技巧 |
放松學習、系統(tǒng)脫敏、滿灌療法(快速脫敏法)、厭惡療法、模仿、果敢訓練、代幣管制 | |||||||
特點 |
認知和行為因素的結合;? 綜合的方式開展個案工作 | |||||||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
內容 |
理論基礎——人本主義 | ||||||
特點 |
明確輔導要求、檢查非理性信念、與非理性信念辯論、學會理性生活方式、鞏固輔導效果 | |||||||
任務中心模式 |
治療技巧 |
有效溝通須具備的——要素(有系統(tǒng)、有反應) | ||||||
特點 |
問題的界定(清晰界定問題)、服務對象的界定(明確界定對象)、合理界定任務 | |||||||
危機介入模式 |
內容 |
危機介入理論(核心)——危機定義(生活、情境危機)、危機發(fā)展階段(危機發(fā)生、應對危機、解決危機、危機后恢復) | ||||||
人本治療模式 |
特點 |
注重社會工作者自身品格和態(tài)度、強調個案輔導關系、關注個案輔導過程 | ||||||
家庭治療模式 |
|
病態(tài)家庭結構基本方式——糾纏與疏離、聯(lián)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 | ||||||
特點:以家庭為工作焦點、關注家庭功能失調的評估、強調家庭功能的恢復 |
個案工作個階段工作要求 |
介入過程 |
接案或轉介 |
了解求助對象求助愿望;促使求助對象成為服務對象;明確服務對象的要求;初步評估對象的問題和需要 | |
收集資料 |
收集與服務對象問題有關的資料、對服務對象的問題進行評估 | |||
制定計劃 |
準確分析需要和問題;明確工作目標、階段、方法;熟悉機構提供的服務;認識社工具備的能力;了解對象的資源 | |||
簽訂協(xié)議 |
內容:服務目標;?? 內容和方法;?? 權利和義務;?? 地點、時間、期限、次數;? ?簽字 | |||
開展服務 |
扮演:使能者、 聯(lián)系人、 教育者、 倡導者、 治療者 | |||
結案 |
達到五種情形:目標達到;問題沒徹底解決,但對象已具備解決能力;關系不和諧、希望結束;出現新問題;不可預測因素 | |||
評估 |
內容——改變狀況、目標實現程度、服務投入;? 方法——對象評估、同行評估、機構評估 | |||
追蹤 |
根據對象狀況安排結案后練習,鞏固取得的進步,增強獨立面對能力;調動周圍資源,增強支持;持續(xù)評估服務嘎座效果 |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