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反映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邏輯填空難度很大,很多選項放在文中似乎都可以,辨不清哪個是正確答案。這里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www.huatu.com)講一種快速解題的方法——詞語感情色彩法。
對于不同的事物,我們傾向于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詞語來形容,根據(jù)感情色彩的不同,詞語一般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以及“積極、肯定傾向的詞”、“消極、否定傾向發(fā)的詞”之分。例如:平易近人、冰清玉潔、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廢寢忘食等帶有尊敬、喜愛感情傾向的詞語都屬于褒義詞;不以為恥、臭名遠揚、倒行逆施、厚顏無恥、奴顏媚骨等帶有憎恨、厭煩感情傾向的詞語都屬于貶義詞;相對于“幫兇(貶義)”來說,“幫手”屬于中性詞。除了褒貶類型之外,還有一些諸如奮發(fā)、上進、勤勉、活躍、努力等積極色彩的詞語以及頹廢、沮喪、悲觀等消極色彩的詞語。
在邏輯填空中我們可以通過判定詞語的感情色彩來解題,如果在一個文段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是褒義色彩,那么我們在選擇答案的時候相應地也要選擇褒義色彩的詞語。下面就以真題為例,為大家詳細分析詞語色彩法的具體運用。
【例1】亞洲有中印兩個人口大國,然而人口的龐大卻與人才是否______沒有必然關(guān)系。人才供應缺口在一些國際化的行業(yè)中尤為______,例如金融從業(yè)人員、工程研發(fā)人員等在全亞洲都供不應求。
A.飽和 突出 B.充裕 明顯 C.過剩 嚴峻 D.流失 巨大
在例1中,我們先用一般的方法解題,“然而”表轉(zhuǎn)折,前面說人口龐大,后面應該說人才少,所以橫線上應該是表示“多”的含義。排除D項。第二句的“人才供應缺口”、“供不應求””都表示人才需求不能被滿足,出現(xiàn)了短缺狀況,與此相對的應是人才是否足夠的問題,而“飽和”和“過!背潭冗^重,不符合語境,故應填“充!薄U_答案是B。
其實這道題運用感情色彩的方法進行排除最為快速。文中通過轉(zhuǎn)折詞“然而”強調(diào)了“人口的龐大”與“人才是否_____”之間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可以推知空白處應該是一個表示積極傾向性的詞匯。通過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僅有B項“充!狈衔牧x表達,將B項另外一個詞匯“明顯”代入原文,在搭配上也很通順,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B項。A項“飽和”、C項“過!焙虳項“流失”均表達了一定的消極傾向性,應該予以排除。
【例2】“詩是不可譯的,中國古典詩歌更是不可譯的!睈酆霉诺湓姼璧闹袊税ú簧僮骷摇W者、翻譯家常常如是說,語氣中帶著七分________三分________。然而,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翻譯,中國古典詩歌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呢?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自豪 遺憾 B.無奈 悲傷 C.感傷 埋怨 D.驕傲 慚愧
這道題目結(jié)合感情色彩和語義輕重兩個角度進行作答最為有效。作家、學者、翻譯家對中國古典詩歌的評價既然分為七分和三分,則前一個空白處應該為較積極的詞匯,后一個空白處為較消極的詞匯,由此可以排除B、C兩項。因為B項中“無奈、悲傷”和C項中“感傷、埋怨”均是表達消極含義的詞匯,與文意不符。再比較A、D 兩項,不難發(fā)現(xiàn)D項的“慚愧”用在此句中顯得語義過重了,不太妥當。而A項的“自豪、遺憾”兩詞恰恰表達了作者、學者、翻譯家的情感,符合文意表達,因此正確答案為A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