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楊起予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看這段歷史,我們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開辟了一條道路、收獲了三大啟示。
一是實踐探索與基層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實踐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變革往往最先發(fā)生在基層。作為改革的重要起點,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的最初推動者就是一群求溫飽的農民。本屬底層自發(fā)的這種變革能夠受到關注與呵護,說明我們黨和政府能夠立足變化、立足實踐并自覺傾聽人民呼聲。
與改革的起點同樣受到關注的是開放的起點。深圳及其他經濟特區(qū)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中意義深遠。就歷史而言,有關開放的具體主張出自廣東省政府的建言。這一建言的背景是上世紀70年代末出現(xiàn)在深圳的“偷渡潮”。當?shù)卣畯倪@一社會問題層層深入,直面深港兩地社會經濟發(fā)展差異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同,進而展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提出了建立經濟特區(qū)和引進境外廠商、資金、技術的構想。以此為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作為市場化改革關鍵一步的城市民營經濟的產生發(fā)展,則源于大量知青返城后所面臨的就業(yè)困難。為數(shù)眾多的待業(yè)青年工作無法著落,很容易引發(fā)社會失序,由此倒逼產生了城市的個體經營。個體經營的存在,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上開了一道口子,沿此發(fā)展便誕生了新時代的民營經濟。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化,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革是在實踐中探索完成的,并與認知相連結,促成認知的深化。二者是4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構成了中國道路的內在邏輯。
二是思想解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
實踐和理論的互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針對的是“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正式掀開。鄧小平同志將這場討論提升到全黨思想路線的高度,并重提“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視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基礎,以此推動形成全黨和全國認識論意義上的共識。
就理論內容而言,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是對黨的認識路線的回歸。之所以被稱為第一次思想解放,正在于這次討論把實踐的第一性引入改革開放,使之有了一個真實的起點。
第二次思想解放針對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理論固化和思維慣性。在改革推進10年后,面對當時的一些社會亂象和經濟問題,黨內對市場化改革疑慮重重,致使改革在困局中一度停滯不前。在1992年的 “南方談話”中,面對姓“資”姓“社”等爭論,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并以“不爭論”的方式結束了意識形態(tài)之爭,使改革開放事業(yè)得以深入。“不爭論”不是漠視思想分歧,而是相信實踐的深入會以事實糾偏,進而達到思想的統(tǒng)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南方談話”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重要節(jié)點。
這兩次思想解放逐步把人們從思維慣性中解放出來。慣性是由過去的經驗而來,因為曾經有效,所以能夠被信賴。然而,過去的經驗并不一定能解決今天的問題。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注重來源于實踐并最終用實踐來檢驗。
三是“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
改革是一個艱難實踐的過程,又是一個實踐改變認識的過程。在具體的過程中,基層探索形成的成功經驗上傳中央,中央又以政策的修訂和轉變引導大眾,二者之間形成的互動、“對流”體現(xiàn)了中國道路實踐和認識的互為因果。深刻影響改革開放進程的“摸著石頭過河”,正反映了這種邏輯關系。
“摸著石頭過河”一詞,在改革開啟之后不久即已提出。它的核心在于承認與過去的經驗相比,改革開放存在許多未知的事物和領域。正因為承認未知,才需要對基層的一系列變革予以關注和包容。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的過程與認識的過程是同時開始的。毛澤東同志曾將二者的關系表述為:“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庇纱艘,對比近代以來中國人曾取法于一個又一個的外國榜樣卻一挫再挫,以“摸著石頭過河”開始的40年改革開放則多了一層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追求現(xiàn)代化的堅定。這是一種來之不易的自覺和自信。
與“摸著石頭過河”相比,“頂層設計”的概念是在改革開放進行了20多年后才正式傳播開的。它反映了實踐所達到的新的認識程度和理論化程度。作為實踐和認識相統(tǒng)一的成果,“頂層設計”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無疑需要“頂層設計”,也有能力形成“頂層設計”。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fā)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下一步,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qū)域進行差別化試點,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事實上,由下層的實踐勇氣轉變?yōu)樯蠈拥睦碚撚職猓窃诖蚱凭窒薜倪^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而局限之能夠被打破,是因為實踐本身所具有的說服力,以及由這種說服力升華而出的真理性。因此,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可以說是打破慣性和局限、開辟光明大道的歷史進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