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熱點背景】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xié)、中央軍委在南京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國家公祭儀式,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并親切會見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和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親屬代表。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出席儀式并講話。(新華社)
【命題預測】
請概括一下國家公祭儀式的社會功能。
【解析】
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
1、喚起國民的歷史記憶,有維護和平的功能。
災難深重的歷史給人們留下關于恥辱的記憶。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也是為了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喚起人們的抗爭記憶。這種回憶不光是恥辱的記憶,還有后期全體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奪取勝利的記憶。而中國軍民為了抗戰(zhàn)勝利而做出的斗爭,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追求和平。我們?yōu)槟暇┐笸罋⑺离y者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xù)仇恨。告誡大家日本軍國主義所帶來的中日兩國的巨大傷害。告訴我們要從兩國國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二、動員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偉大夢想而奮斗,有凝聚力量的功能。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本身是政治動員的方式之一。通過舉行這種政治儀式,凝心聚力,使全國人民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谷諔(zhàn)爭是中國取得的反對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開辟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培育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抗戰(zhàn)精神始終是激勵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奮勇前進、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緬懷逝者、告慰先烈、感恩友人、昭告世界,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經(jīng)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xiàn)前所未有的提升,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那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睂崿F(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y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就是要用抗戰(zhàn)精神動員全國人民凝心聚力于“偉大夢想”。
3、表達和宣示中國人民的崇高愿望和堅定立場,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不僅是進行政治動員的有效形式,同時也是表達政治主張的絕佳機會。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西方一些國家提出了“中國威脅論”,其中一個擔心就是害怕中國因為無法忘記近代以來的屈辱,崛起后必然要稱霸報仇。實際上,中國政府一直奉行和平發(fā)展的理念,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中國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全世界矚目。利用這個機會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崇高愿望非常合適。俞正聲在講話中指出,戰(zhàn)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為了和平,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無論發(fā)展到哪一步,中國將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人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共同創(chuàng)造人類的美好未來!這就將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崇高愿望、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使命充分表達了出來。這種表達,讓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攻自破,讓大家認識到中國人的友善和這個民族的真正特質(zhì),有利于推進文化認同,具有良好的文化傳播功能。
4、體現(xiàn)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團結(jié)群眾的功能。
國家公祭日是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xiàn),體現(xiàn)的是對群眾的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而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jīng)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表明國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體現(xiàn)了政治文明的進步。國家公祭日,將國民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了所有人民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一個人,超越了個體、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緣、社交圈與鄉(xiāng)土的情感,是一個整體,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tǒng)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我們更加愛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