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上,唯心主義的根本錯誤是( )。
A.否定意識對物質的決定作用 B.否定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C.夸大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D.夸大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
2.實踐高于理論是因為實踐具有( )。
A.普遍性 B.客觀實在性 C.社會歷史性 D.直接現實性
3.真理是( )。
A.絕大多數人普遍接受的認識 B.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相一致的認識 C.客觀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 D.對于人們有用的一切理論認識
4,唯物辯證法的揚棄范疇是指( )。
A.新事物徹底拋棄舊事物 B.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非連續(xù)性 C.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D.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連續(xù)性
5.“變者,復之初,復之故”,是( )。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相對主。義的觀點 C.機械論的觀點 D.循環(huán)論的觀點
6.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核心是( )。
A.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B.政治經濟學 C.科學社會主義 D.人道主義
7.鄧小平關于( ),從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取得了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最大的理論成果。
A.社會主義的本質的理論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C.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動力的觀點 D.和平統(tǒng)一祖國和“一國兩制”的構想
8.為了使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趨于平衡,要通過( )的辦法來解決。
A.降低貨幣需求量 B.提高貨幣需求量 C.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 D.以上答案都不對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 )。
A.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同穩(wěn)定的關系 B.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10.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判斷()
A.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B.概括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 C.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 D.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11.關于社會保障,錯誤的說法是( )。
A.社會主義保障以人道主義為本色 B.社會保障立法被稱為“社會保障的保障” C.社會保障是解決貧富懸殊的最終手段 D.對于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來說,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不應該被排斥或遺漏在社會保障這張安全網之外
12.我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的主導作用和優(yōu)勢,主要是通過( )。
A.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的量的優(yōu)勢體現出來 B.國有大型企業(yè)和企業(yè)集團的規(guī)模和實力體現出來 C.對經濟發(fā)展的控制力和其市場競爭力體現出來 D.國家對市場活動的正確指導和有效調控體現出來
13.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社會主義制度
14.有關犯罪預備,錯誤的說法是( )。
A.犯罪預備包含著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B.刑法規(guī)定定對犯罪預備予以必要的處罰 C.犯罪預備已經造成犯罪客體的實際損害 D.刑法規(guī)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者免除處罰
15.我國現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
A.自治區(qū)、自治州、民族鄉(xiāng) B.自治區(qū)、自治縣、民族鄉(xiāng) C.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 D.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xiāng)
16.國家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有( )
A.國家行政機關的裁決 B.立法機關的法律 C.審判機關的判決 D.公安機關的逮捕證
17.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下列哪一機構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
A.該行政機關 B.該派出機構和該行政機關 C.該派出機構 D.該行政機關的上級主管機關
18.對所有相對方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給相關利害關系人以同等的辯論機會,這體現了行政程序的( )原則。
A.程序法定原則 B.相對方參與原則 C.程序公正原則 D.效率原則
19.公務員必須遵守的政治紀律有( )。
A.不玩忽職守、貽誤工作 B.不貪污、行賄 C.不違反社會公德 D.不得參加非法組織
20.受理國家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是
A.原處理機關 B.檢察機關 C.審判機關 D.黨委組織部
21.依據同一系統(tǒng)內部的業(yè)務領導或指導關系而實施的行政系統(tǒng)內部監(jiān)督是()
A.上級對下級的監(jiān)督 B.下級對上級的監(jiān)督 C.職能監(jiān)督 D.主管業(yè)務監(jiān)督
22.按協調對象不同,行政協調可分為行政組織與環(huán)境的協調、行政組織結構協調和( )。
A.行政組織人員協調 B.行政部門協調 C.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協調 D.機構與人員的協
23.公文的語言應當是( )
A.莊重嚴謹 B.華麗流暢 C.威嚴有力 D.古樸典雅
24.公文的結尾通常采用下述形式( )
A.交代制發(fā)公文的根據與目的 B.直接點明結論,以闡明制發(fā)此文的原因
C.發(fā)出號召,提出希望與要求 D.表示敬意、謝意
25.( )是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根本標志和特征。
A.考核培訓 B.公務回避 C.職位分類 D.考試錄用
26.會議紀要是會議文件的一種,以下關于會議紀要的標題說法正確的是( )
A.標題需寫明會議名稱與文種 B.標題需寫明發(fā)文機關名稱、事由與文種
C.標題需寫明會議名稱、事由、文種 D.可以利用一般文章標題的形式,在標題中簡要明確地揭示中心思想
答案:1.B 2.D 3.B 4.C 5.D 6.C 7.A 8.C 9.D 10.D 11.C 12.C 13.C 14.C 15.C
16.B 17.A 18.C 19.D 20.A 21.D 22.A 23.A 24.C 25.D 2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