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熱射病(中暑高熱):特征為高熱、無汗、昏迷。
602.治療原則為迅速降溫,補充水、電解質,糾正酸中毒,防治腦水腫。
(1)熱衰竭應糾正血容量不足,積極補液。
(2)熱痙攣注意補充含鹽飲料。
(3)日射病可采用頭部冷敷。
(4)熱射病可采用:①物理降溫。②藥物降溫:常用藥物為氯丙嗪。③對癥治療: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氧;抽搐時可肌注射地西泮,同時注意預防感染及脫水。酸中毒者應及時給予糾正。
603.熱衰竭者應l5~30min測量血壓一次,病室環(huán)境室溫以20~25℃為宜,通風良好。
604.驚厥者可遵醫(yī)囑用地西泮靜脈或肌內注射,使用開口器以防舌被咬傷。
605.宣傳防暑降溫知識;高溫作業(yè)應補充含鹽0.3%的清涼飲料。
606.淹溺是指人淹沒于水或其他液體中,由于液體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喉痙攣而發(fā)生缺氧、窒息并處于臨床死亡狀態(tài)。
607.淹溺患者合理輸液:淡水淹溺者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從小劑量、低速度開始。海水淹溺者及時輸入5%葡萄糖和血漿,切忌輸入生理鹽水。
608.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見細菌有沙門菌屬是引起胃腸型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其中以豬霍亂沙門菌、鼠傷寒沙門菌等較為常見。
609.細菌性食物中毒傳染源主要是致病菌感染的動物和人。傳播途徑經消化道傳播,通過進食被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致病。
610.腹痛者應注意腹部保暖,禁食冷飲。劇烈吐瀉、腹痛者遵醫(yī)囑口服顛茄合劑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緩解疼痛。
611.發(fā)生氣管異物的患兒常表現為刺激性嗆咳,喉部痰鳴音,肺部濕噦音,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紫紺,窒息,最終導致死亡。支氣管異物主要癥狀是陣發(fā)性咳嗽伴喘息,可有肺部感染體征及血象增高。
612.氣管異物患兒術后護理
(1)患兒可在4小時后方可進食。飲食宜清淡,忌過咸、過辣等刺激性飲食,手術后的1~2天可進食流質飲食,逐步過渡為普通飲食。喂食要小心,不宜過快過急,以免食物嗆入氣管,誘發(fā)呼吸道感染。
(2)觀察患兒有無喉頭水腫、縱膈氣腫、皮下氣腫引起的呼吸困難。如果病人出現窒息、喉頭水腫、喉痙攣,應及時行氣管切開術。
613.破傷風多見于傷口小而深,血運差,壞死組織多,有異物存留或引流不暢的傷口,特別是與需氧菌合并感染的傷口。
614.破傷風潛伏期,平均為6~12天,最短24小時。潛伏期越短,預后越差,病死率越高。
615.破傷風發(fā)作期典型表現為隨意肌持續(xù)性收縮陣發(fā)性痙攣,肌肉有痙攣性疼痛。
616.破傷風最早的臨床癥狀是咀嚼不便,張口困難,牙關緊閉。
617.任何輕微的刺激,如聲、風、接觸、震動、飲水等,均可誘發(fā)破傷風病人全身肌群強烈的陣發(fā)性痙攣和抽搐。
618.破傷風病人的死亡原因是呼吸肌痙攣引起的窒息。
619.破傷風治療原則包括消除毒素來源,中和游離的毒素,控制和解除痙攣。防止并發(fā)癥。
620.破傷風控制痙攣的主要措施是定時給予鎮(zhèn)靜解痙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