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綜合題
1. 華林公司為境內上市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08年4月30日批準對外報出。所得稅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定公司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在未來3年內能夠轉回。不考慮除所得稅費用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華林公司2007年度的所得稅費用匯算清繳日為2008年4月17日。華林公司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在2007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之前,發(fā)現(xiàn)華林公司如下事項:
①華林公司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已于2005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并投入使用。華林公司未按規(guī)定在2005年12月31日辦理竣工決算及結轉固定資產(chǎn)手續(xù)。2005年12月31日,該“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余額為1 600萬元。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并未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華林公司預計該辦公樓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但是在計算所得稅的時候,稅法上已經(jīng)相應的計提了折舊。
、2月1日接到通知,某一債務企業(yè)甲公司宣告破產(chǎn),其所欠賬款300萬元只能收回50%。華林公司在2007年12月31日已知甲公司出現(xiàn)嚴重的財務困難,并已經(jīng)計提壞賬準備30萬元。
③華林公司與乙公司在2007年8月5日簽訂了一項銷售合同,合同中說明華林公司在2007年12月1日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由于華林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發(fā)貨,致使乙公司發(fā)生重大經(jīng)濟損失。乙公司起訴了華林公司,要求華林公司賠償經(jīng)濟損失300萬元。該訴訟案件在2007年12月31日尚未判決,華林公司根據(jù)律師的意見,認為很可能賠償乙公司200萬元。因此,華林公司確認了200萬元的預計負債,并將該項賠償款反映在2007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上。在2008年2月5日,法院作出判決,判決華林公司賠償280萬元,華林公司和乙公司對判決結果均無異議,并結清相應的款項。
、2008年3月10日華林公司支付給某會計師事務所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審計費20萬元。
、2008年3月20日審計人員發(fā)現(xiàn),華林公司2007年11月3日銷售的一批產(chǎn)品,符合銷售收入確認條件,已經(jīng)確認收入150萬元。但銷售成本100萬元尚未結轉,在計算2007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時也未扣除該項銷售成本。
、2008年3月26日,華林公司收到丙公司退回的2007年11月10日從其購入的一批商品,以及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證明單。當日,華林公司向丙公司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為500萬元,增值稅為85萬元,銷售成本為400萬元。假定華林公司銷售該批商品時,銷售價格是公允的,也符合收入確認條件。至2008年3月26日,華林公司銷售該批商品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
假定:
、 華林公司上述固定資產(chǎn)的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以及折舊方法均符合稅法的規(guī)定。
、 上述會計差錯均具有重要性。
③ 華林公司2007年12月31日編制的利潤表如下:
利潤表
編制單位:華林公司 2007年度 單位:萬元
項目 |
本期金額 |
一、營業(yè)收入 |
50 000 |
減:營業(yè)成本 |
20 000 |
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
3 000 |
銷售費用 |
200 |
管理費用 |
800 |
財務費用 |
300 |
資產(chǎn)減值損失 |
500 |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
100 |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
160 |
二、營業(yè)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
25 460 |
加:營業(yè)外收入 |
50 |
減:營業(yè)外支出 |
10 |
三、利潤總額(虧損以“-”號填列) |
25 500 |
減:所得稅費用 |
6 700 |
四、凈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
18 800 |
要求:
(1)指出華林公司發(fā)生的上述①、②、③、④、⑤、⑥事項哪些屬于調整事項。
(2)對于華林公司的調整事項,編制有關調整會計分錄。
(3)根據(jù)上述資料,重新編制華林公司對外報出的2007年度的利潤表。
相關推薦:2011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預習講義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