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答案 |
材料3:
A區(qū)街道干部小張剛參加工作的很長一段時間,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辦公室等著群眾上門辦事。久而久之,人變得懶散了。區(qū)里開展的整頓干部作風行動,對他觸動很大。他深刻地體會到,作為年輕干部,不能這樣糊里糊涂混日子。于是,他主動走出辦公室,深入到轄區(qū)群眾之中,了解他們的訴求,上門為他們講政策、辦實事,受到群眾好評�,F(xiàn)在的小張,不僅對分管的工作如數(shù)家珍,而且工作起來辦法多、底氣足,贏得了群眾的口碑。小張的體會是:從心中無數(shù)到胸有成竹的轉變主要得益于接地氣。接地氣就是腳要沾泥土,心要想事情,手要勤練功。
一有空余的時間,小張就到有困難的居民家中串個門,坐下來和他們聊聊天。有時候聊著聊著居民就會敞開心扉把想法、困難都跟小張說。時間久了、去的次數(shù)多了,居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信任自己,聊天也很隨意,最近家中發(fā)生的變化都愿意和你說,每戶的變化第一時間就知道。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次去走訪回來,小張都要對每家的家庭成員構成、生產(chǎn)生活狀況進行詳細的記錄。通過記錄就能清晰的知道這戶人家有幾口人,有沒有重病患者、殘疾人、就學人員、享受低保情況、住房狀況、生產(chǎn)生活條件、收入來源等。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鶎庸ぷ骶褪敲裆こ�,涉及到方方面面,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因此,干部要心中多想事兒,琢磨辦法。現(xiàn)在工作起來底氣足了,遇到問題“有招”了,這些都得益于自己深入群眾,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本領。
材料4:
底氣,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信心和力量,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股正氣、才氣和豪氣。有沒有底氣,取決于有沒有下真功夫、苦功夫、實功夫。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出于怕出錯、怕?lián)熜睦�,個別地方少數(shù)基層干部遇事慢半拍,“看一看再說”,由于自己辦法少,心中沒庭兒,所以動輒將矛盾、問題上交。
幾位區(qū)、縣的業(yè)務部門領導反映,自己現(xiàn)在之所以越來越忙碌,一定程度上在于少數(shù)干部干工作畏首畏尾,將本可在其自身職權內(nèi)依法依規(guī)解決的問題,自己不敢辦、不會辦,于是層層請示,導致行政成本加大,決策和執(zhí)行拖沓。
相對于個別干都不擔當、不作為的傾向,部分基層干部不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出現(xiàn)本領恐慌的情況較為普遍。一位縣委書記說:當前一些干部的不作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能力短板,心中“沒底兒”而不會作為。該縣委書記舉例說,幾年前,當?shù)貨Q定培育有一批種養(yǎng)殖大戶,盤活撂荒的耕地,許多干部一臉茫然。干部們的茫然,原因在于他們對中央精神學習和領會不夠,對出現(xiàn)的新情況了解不夠?qū)е率譄o策。
某地在扶貧攻堅中,有位干部到扶貧聯(lián)系點指導工作,一位因病致貧的群眾向他咨詢市里大病統(tǒng)籌報銷的政策,可這位干部支支吾吾說不清,只好以“我查查回頭再告訴您”來搪塞。由于對政策的理解心中沒底,所以面對群眾渴望的眼神,這名干部羞愧難當。
某區(qū)發(fā)生一起群眾糾紛事件,領導派一位干部去處理,而這位干部在處理時一遍遍開會講大道理,去了幾次都沒調(diào)解成功,就再也沒有底氣去處理了;同一件事,領導換了一位在基層干了大半輩子的干部去,這位干部和群眾嘮家常擺事實談感情,一趟就把糾紛解決了,鬧糾紛的群眾樂呵呵的握手言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