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3 頁:言語理解 |
第 7 頁:數量關系 |
第 9 頁:判斷推理 |
第 14 頁:資料分析 |
91、反向混淆是指在后商標使用人對商標的使用已使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以至于消費者會誤認為在前的商標使用人的商品來源于在后商標使用人,或認為二者之間存在某種贊助或認可的聯系。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反向混淆的是( )。
A. 甲服裝公司為了盡快打響其兒童服飾的品牌知名度,便出資購買了一批知名品牌“好娃娃”童裝,將其商標撕去,換上自己的“小豆”商標,“好娃娃”童裝良好的質量和時尚的款式使“小豆”童裝很快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B. 丙輪胎企業(yè)一直生產“B”商標輪胎,并向一些輪胎銷售商供貨,某國際知名輪胎企業(yè)丁試制新型輪胎,并以“B”為商標,耗費巨資進行推廣,丙輪胎企業(yè)輪胎銷量也因此上升
C. 某牙膏企業(yè)為了增加自身產品銷量,便模仿知名品牌“中華”牙膏的包裝設計,并使用“申華”商標,果然有不少消費者購買
D. “冬兒”是著名的香水品牌,小明以此為店名開了一間酒吧,雖然該香水和酒吧毫無關系,但是還是有很多消費者認為這間酒吧是該香水品牌贊助的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定義的關鍵信息為“在后商標使用人具有較高知名度”。A項使用的并非同一商標,不存在商標混淆。C項屬于假冒,且“中華”商標知名度較高,排除。D項也是在前商標使用人知名度較高,排除。B項在后商標使用人通過巨資推廣使得其知名度較高,而丙企業(yè)產品的銷量上升則是因為消費者將其與在后商標使用人的商品聯系起來,產生混淆,故B項符合定義,本題正確答案為B。
92、出丑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指精明人不經心中犯點小錯,不僅是瑕不掩瑜,而且會使人覺得他具有和別人一樣會犯錯的缺點,反而成為其優(yōu)點,讓人更加喜愛他。
下列屬于出丑效應的是( )。
A. 賈某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萬人的會場中演講時,他態(tài)度自然,談吐不俗,表現得非常有自信,沒有一點羞澀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現,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B. 小李是某公司的普通職員,在全公司的一次會議上他被點名發(fā)言,但他表現得非常緊張,說話結結巴巴,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他的發(fā)言
C. 為宣傳、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在貴州省遵義縣做了一次全面、深刻、具體、透徹的宣講,雖然會間出現了短時斷電的事故,但未影響會場中觀眾的熱情,隨后的反響更加熱烈,掌聲不斷
D. 某電視臺主持人采訪一個知名人士甄某,不過他在臺上的表現略顯羞澀,在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他表現得非常緊張,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弄臟了,可觀眾反而覺得他很可愛,拉近了距離
正確答案是D
解析
A項,賈某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成功人士,但他在演講中沒有一點錯誤,故不符合出丑效應的定義。B項,小李只是某公司的普通職員,他不是出丑效應中的“精明人”,故也不符合出丑效應的定義。C項,中央宣講團不是具體的人,而是一個集體,會間的斷電也不是宣講團的問題,故不符合出丑效應的定義。D項,甄某是一個知名人士,屬于出丑效應中的“精明人”,在采訪中出現了碰倒咖啡杯弄臟主持人褲子的小問題,符合出丑效應的定義。
93、商業(yè)詆毀行為,也被稱為商業(yè)誹謗行為,是指損害他人商譽、侵犯他人商譽權的行為。具體而言,它是指經營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過捏造、散布虛偽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進行惡意的詆毀、貶低,以削弱其市場競爭能力,并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
下列不屬于商業(yè)詆毀行為的是( )。
A. 某大型商場不斷向外地新聞單位和名優(yōu)產品廠家寫信,聲稱某商業(yè)單位如何不講商業(yè)道德,希望這些單位或廠家不要再與該商業(yè)單位發(fā)生業(yè)務往來
B. 某日用化學品廠在電視臺發(fā)布一則廣告,用對比的手法宣稱:用其他各種洗衣粉或洗滌劑30分鐘也洗不掉的污斑,用了該廠生產的洗滌劑僅5分鐘就洗干凈了
C. 在房地產經營業(yè)務中,購房者在購房時,大都到各處詢價比較,當一個購買者到甲房地產建設開發(fā)公司探知房子每平方米售價后,又來到乙房地產公司探詢,乙公司的售房員得知此情況后,對該顧客說甲乙公司的房子質量和價格相差不多,但乙公司的信譽好、服務更好
D. 某洗滌劑廠在其所出售的洗衣粉產品包裝說明上寫道:“普通洗衣粉、肥皂均含磷、含鋁,會誘發(fā)人體患老年癡呆癥、骨軟化、非缺鐵性貧血等多種疾病”,并告誡人們以后再不要去買其他洗衣粉,還聲稱其生產的洗衣粉無上述缺點,可放心使用
正確答案是C
解析
A項和B項,某大型商場和某日用化學品廠利用寫信、發(fā)布對比性廣告,制造、散布貶損競爭對手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的虛假事實,屬于商業(yè)詆毀行為。D項,某洗滌劑廠利用商品的包裝說明,吹噓本產品質量上乘,貶低同業(yè)競爭對手生產銷售的同類產品,屬于商業(yè)詆毀行為。C項,乙公司的售房員未對甲公司房子質量和價格進行貶低或散布虛假信息,而是突出自己的信譽和服務,是正常的推銷行為,不屬于商業(yè)詆毀行為。本題答案為C。
94、反暗示效應是說反語或過分夸大產生相反結果的效應。與暗示效應相反,這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對抗的情況下,用夸張或者激將的間接方法影響別人的行為,從而誘導別人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者發(fā)生預想的事件。
下列不屬于反暗示效應的是( )。
A. 某廣告商為××牌的香煙做廣告創(chuàng)意,他們叫香煙商故意在廣告上寫“吸煙有害,請勿吸煙”,其中包括該品牌香煙,廣告播出后,吸該香煙的人數增多
B. 諸葛亮擺空城計,司馬懿疑有伏兵,遂遁去
C. 甲對乙說:“都說你聰明,你若能把我從屋內騙出屋外,我便信!币艺f:“我不能把你從屋內騙出屋外,但我肯定能把你騙入屋內!奔撞恍,走到屋外,乙說:“你已經被我騙出屋外了!
D. 賈平凹的《廢都》出版不久就被新聞出版總署封殺,但是人們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去購買或觀看《廢都》,《廢都》的閱讀率極高
正確答案是D
解析
A項,香煙商做廣告的目的是銷售更多的香煙,所以強調吸××牌香煙有害,最后達到目的,屬于反暗示效應。B項,諸葛亮過分夸張的做法,使多疑的司馬懿退兵,屬于反暗示效應。C項,用激將的間接方法影響別人的行為,屬于反暗示效應。D項,新聞出版總署封殺《廢都》,并不是為了激起人們的閱讀欲望,而是為了讓人們不閱讀。故本題答案為D。
95、感官協(xié)同效應是指多種感覺器官一齊上陣,能夠提高感知的效果的現象。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做法應用了感官協(xié)同效應的是( )。
A. 小明吃飯總是拖拖拉拉,媽媽改用小明感興趣的椰殼盛飯后,小明吃飯的速度大大提高
B. 小紅的爸爸大聲指責小紅的錯誤時總是取得反效果,后改為和聲細語地傾談,小紅很快改正了錯誤
C. 小梅在電視上看到魔術表演時激動不已,一次她有幸成為嘉賓身臨其境時,反而覺得平淡寡味
D. 小麗上門推銷嬰兒車總是無功而返,后來她直接帶嬰兒車進行推銷,簽下了不少訂單
正確答案是D
解析
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感覺器官應用多,感知效果好”。A項并沒有增加感覺器官應用,而是改變了應用的對象,不屬于感官協(xié)同效應。B項也沒有增加感覺器官應用,只是降低了應用強度,不屬于感官協(xié)同效應。C項,小梅由單純地看、聽轉變?yōu)橛H身體驗,增加了感官應用,但是感知的效果并未提高,不屬于感官協(xié)同效應。D項,剛開始小麗推銷嬰兒車只是通過言語或者圖片,客戶的感知效果不好――沒有訂單,后來她帶實物進行推銷,顧客不僅可以聽、看,還可以體驗使用,感官應用增加,感知的效果提高――簽下不少訂單。故D項應用了感官協(xié)同效應。本題正確答案為D。
96、海馬:哺乳動物
A. 貓頭鷹:鳥類
B. 烏龜:兩棲動物
C. 海豹:哺乳動物
D. 鱷魚:爬行動物
正確答案是B
解析
題干中,海馬不是哺乳動物,是魚類。而在選項中,貓頭鷹是鳥類,海豹是哺乳動物,鱷魚是爬行動物。只有B項,烏龜是爬行動物而不是兩棲動物。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97、歡笑:愉快
A. 嘲弄:輕蔑
B. 鞠躬:害羞
C. 臉紅:驚喜
D. 聳肩:同意
正確答案是A
解析
動作及其表達的心理。歡笑表達了愉快的心理,嘲弄則表達了輕蔑的心理。B項,鞠躬一般是表示尊敬的心理,有時也用于表示誠意和歉意;C項,臉紅通常表示尷尬或害羞的心理;D項,聳肩表示冷漠或者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tài)。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98、潛逃:離開
A. 契約:約定
B. 注視:窺探
C. 跟蹤:追蹤
D. 串通:合作
正確答案是D
解析
潛逃是一種離開的方式,串通是一種合作的方式。并且潛逃是一種偷偷的離開方式,是不能被人知道的,串通也是一種偷偷的合作方式。A項契約是約定的一種,但契約是一種正式的約定,故不選。B項注視是集中目光看,窺探是暗中查看,明顯與題干的類比關系不符。C項跟蹤和追蹤是一對近義詞,排除。本題正確答案為D。
99、魏徵:李世民:從諫如流
A. 楚國:晉文公:退避三舍
B. 邵公:周厲王:道路以目
C. 褒姒: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D. 比干:商紂王:荒淫無度
正確答案是C
解析
題干李世民信任魏徵,對魏徵的進諫從善如流。楚國是一個諸侯國,不是一個人,故排除A項。道路以目是周厲王對百姓言論進行監(jiān)管造成的后果,不是對邵公,故排除B項。商紂王對比干殘忍剖心,而不是荒淫無度,故D項錯誤。周幽王寵愛褒姒,以致烽火戲諸侯,故C項正確。
100、( )對于爭論相當于反駁對于( )
A. 辯護:應答
B. 議論:反響
C. 觀點:意見
D. 詭辯:駁斥
正確答案是A
解析
題干是種屬關系,即辯護是一種爭論,反駁是一種應答。其他選項不符合題意,故排除,本題選A。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