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習過程中,真題是及其寶貴的復習資源。作文,在申論考試中占據(jù)了大量分值,作文的成功與否,決定了申論的成敗。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提供了歷年真題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在2017年的考試中,作文考察了關于向水學習的益處,但是材料涉及的均是一些城市水系建設相關內(nèi)容,想要做好立意,寫好作文并非易事。今天給大家?guī)淼氖?017年范文參考。
以水為師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水有氣吞山河、一往無前之勢;“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水亦有滋養(yǎng)萬物、潤澤心靈之柔。水無處不在,卻又千變?nèi)f化,這正是“道”的品格。古人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實,仁者也是樂水的。師從善動之水可以增益智慧,師從美德之水關乎至仁大愛。以水為師,可以益智,亦可以益仁,仁智兼?zhèn),相得益彰?/P>
以水為師,增益智慧。水中蘊含大智慧,靜可映萬物,動可千變?nèi)f化。師從善動之水,可以增益人類智慧。水無固定不變的形狀,放進何種容器,就會形成何種容器,隨勢而動,不變應萬變。正如城市水系建設,大動干戈,大修大建未必得最佳結果,反而是符合城市地理風貌,恢復城市河流自然生態(tài)功能,順勢而為,反而成就水系之美,城市之美。水之變,也意味著不斷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個人安身立命,民族興旺發(fā)達,國家繁榮昌盛,都需要從水的智慧中汲取養(yǎng)分,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有所成。因此,學習水之動,可以增益智慧。
以水為師,彰顯仁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具能包容萬物,惠及萬民,遵循中庸之道,適度有益,此乃水之仁,從這種意義上講,仁者也是樂水的。水之仁,更值得我們學習。為政者制定政策,無不以民意為基礎,民眾所思所想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某些地方政府探索“水生態(tài)+扶貧”模式,把治理水土流失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相結合,不僅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青山惡水變?yōu)榫G水青山,更增加的農(nóng)民的收入,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相的雙贏。此地政府的做法便是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體現(xiàn)了水之仁。因此學習水之仁,為政以德,造福百姓。
以水為師,仁智兼?zhèn)。智者樂水,仁者亦樂水。水有以柔克剛,動能變化的智慧,更有利萬物而不爭的無私美德。當前社會轉型期,工作節(jié)奏快,生活壓力大,浮躁焦慮是人們心理的常態(tài),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人們更應該靜下心來,學習水的美德。學習水的智慧,不止步不前,不固步自封,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也應該學習水的仁愛,以為政者以仁愛之心治國理政,民眾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只有這樣,才能仁智兼?zhèn)洌嗟靡嬲谩?/P>
水是萬物之源。水有靜能映物,動能變化之智,亦有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的無私之仁。學習水的智慧,能讓我們不斷適應,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水的仁德,能讓為政者以德理政,造福百姓;學習水的智慧和仁愛,既樂山,又樂水,才能悠游于山水之間,相得益彰。
相關推薦:
2018事業(yè)單位申論寫作技巧:審題三大原則
2018事業(yè)單位申論熱點:青年人價值觀
2018事業(yè)單位申論范文:法制與鄉(xiāng)村振興
2018事業(yè)單位申論熱點:解決“老漂族”難題
2018事業(yè)單位申論熱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