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第二題(考生回憶版)有人說識時務者為俊杰,有人說不識時務者為俊杰,你怎么理解?
完整題型:有人說識時務者為俊杰,需要要善變,有人說識時務者不需要俊杰,不需要善變,怎么看?
【解析】:
識時務的人到底是不是俊杰,我們無法一刀定論斷,畢竟特殊時期要特殊對待,具體事情要具體分析,因此兩個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只是兩者站在事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時期來談的。
前者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要審時度勢,通過分析周遭環(huán)境對我們自身的不利影響,改變選擇和決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如果我們不懂得變通,一味固執(zhí)己見,在明知結(jié)局不利的情況下,仍然盲目地采取行動,那無異于以卵擊石,飛蛾撲火。最終不僅自己身心俱疲,還一無所獲。但是,如果我們在看清形勢的前提下,靈活應變,適當調(diào)整決策,往往就能避開暗礁和雷區(qū),順利地到達彼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時間節(jié)點來臨,脫貧攻堅戰(zhàn)更顯急迫。之前我們采用粗放式扶貧,以送代幫,扶貧效果較差。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改變之前的粗放式扶貧,真正地給予貧困戶有針對性地精確地幫扶,切實解決了他們的難處。這就是識時務的體現(xiàn),通過變通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后者說識時務者不是俊杰,不需要變通,它強調(diào)的更多的是在遇到困難時,要堅持不懈,不要輕易退縮。我們說是要分清事物影響,但是如果太過于去權(quán)衡利弊,采取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我們就會處于畏畏縮縮的境地,躊躇不前,最終浪費時間,做不出結(jié)果。同時,如果太計較得失,最終也會危害到自身。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令人心痛,當那名婦女與司機發(fā)生口角沖突時,車上的其他乘客就是太識時務了,都不想去惹麻煩,都不站出來進行勸解和制止,最終發(fā)生慘劇。因此,我們在面臨選擇時,也不應該枉顧公德心,不應該止步夢想。在不該變通的時候變通,那就是在逃避。
就我自身而言,我作為一名青春正盛的青年,既然選擇了扎根基層,我就應該堅持信念,不把服務家鄉(xiāng)的意志轉(zhuǎn)移。在與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不要怕麻煩,真正走入田間地頭,直面群眾的實際難處。同時,面對基層繁雜的公務,我又要學會變通,多多總結(jié)工作經(jīng)驗,創(chuàng)新優(yōu)化方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關(guān)推薦:
2018事單面試熱點:不可或缺的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
2018事單面試技巧:面試答題三大問題的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