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2年10月自考貨幣銀行學章節(jié)考試重點匯總
第八章 國際收支與外匯
國際收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外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國際經濟交易的系統(tǒng)記錄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
1.經濟周期的影響:繁榮/衰退,進口增加/減少;資本流入/流出。
2.經濟結構的影響:世界市場需求變化→產業(yè)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不能及時調整。
3.貨幣失衡的影響:通貨膨脹→出口成本↑,進口收益↑→出口↓,進口↑→逆差。
4.匯率變動的影響:本國貨幣升值 → 進口↑,出口↓→ 經常項目逆差。
5.其他原因:政局動蕩、宏觀經濟政策變化、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因素。
特別強調:影響國際收支變化的各因素往往互相作用,失衡多為不同因素所引發(fā)效應的疊加或相互沖突的結果。
持續(xù)逆差后果:
1.導致本幣貶值:逆差→外匯市場供小于求→本幣貶值
2.外匯儲備流失:逆差→本幣貶值壓力↑→維持匯率,用外匯儲備→儲備流失,本國金融實力下降,損害國際聲譽
3.沖擊民族工業(yè):需求替代→對本國產品需求不足→失業(yè)↑
4.引發(fā)債務危機:持續(xù)性逆差→外債不斷增加→貨幣國際信譽下降→易引發(fā)債務危機→信用能力下降→應急支付能力不足
持續(xù)順差后果:
1.導致本幣升值;2.通脹壓力增大;3.導致國際摩擦;
4.破壞國內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5.影響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外匯:
動態(tài):是指一種國際匯兌行為,即把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經營活動。
靜態(tài):以外幣表示的可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和資產。
匯率:兩種貨幣的折算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匯率決定的基礎:金本位制度:鑄幣平價→2種貨幣含金量之比
紙幣本位制度:購買力平價→2種貨幣購買力之比
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1.經濟狀況:經濟增長→外資流入→外匯供給↑→本幣升值
2.國際收支:順差→對外債權↑→外匯供給↑→本幣升值
3.貨幣流通:通貨膨脹→出口↓→外匯供給↓→本幣貶值
4.利率水平:利率↓→外資流入→外匯供給↑→本幣升值
5.其他因素:政治、政府政策、外匯管制、心理預期、金融投機等因素
>>>>自考備考歷年真題很重要 點擊下載萬題庫免費做真題,還有專業(yè)老師的答案解析哦!
相關鏈接:
2022自考報名方法 ※ 2022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