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貨幣的含義、起源、性質、職能、作用以及貨幣形式的演進;理解貨幣流通的實質和范圍,貨幣制度的發(fā)展和演變,初步掌握有關貨幣的基本理論,為進一步學習貨幣銀行學課程打下基礎。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貨幣的含義與起源
(一)貨幣的含義
貨幣(money)是指在商品與勞務的支付中以及在債務償還中被普遍接受的東西。馬克思曾經精辟地論述了這一觀點,認為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二)貨幣與現(xiàn)金、存款、財富與收入的區(qū)別
(三)貨幣的起源
貨幣起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內在矛盾(使用價值與價值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商品交換發(fā)展的必然結晶。
(四)貨幣產生的四個階段
貨幣的產生或起源都經歷了商品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即簡單的、個別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最后出現(xiàn)了貨幣價值形式。
第二節(jié) 貨幣本質
(一)有關貨幣本質的學說
實物貨幣說、金屬貨幣學說、名目貨幣說、勞動貨幣說。
(二)馬克思的貨幣本質的學說
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作為經濟范疇,貨幣是人與人之間生產關系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貨幣形態(tài)的演進
(一)諸種貨幣形態(tài)
實物貨幣形態(tài)、金屬貨幣形態(tài)、紙幣貨幣形態(tài)、電子貨幣。
(二)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的出現(xiàn)是科學技術進步的標志。電子貨幣也是真正的貨幣形式,是一定社會勞動的代表。
第四節(jié) 貨幣的職能
(一)貨幣職能的不同學說
1.西方學者有關貨幣職能的學說
2.馬克思的貨幣功能學說
(二)貨幣職能的共同性
(三)貨幣的職能
貨幣有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編輯推薦: